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护理科普】如何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来源:护理部  发布时间:2024/12/2  作者:  阅读数:151

临床常用的管道很多,有不同的功能,常作为治疗、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护理的精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管道分类


临床的管道根据其功能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四类:供给性管道、排出性管道、监测性管道、综合性管道。



1.供给性管道: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充到患者体内的管道称为供给性管道。常见有吸氧管、鼻饲管、输血输液管等。


2.排出性管道:从患者体内引流出液体、气体等的专用性管道称为排出性管道。常见的排出性管道有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


3.监测性管道:指放置在患者体内起观察和监护作用的管道,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如动脉导管、上腔静脉导管等。


4.综合性管道:综合性管道兼具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有三重作用: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可通过胃管进食;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潴留时可通过胃管减压,以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从而了解治疗的效果。再如中心静脉导管有多重作用:可用于静脉给药、输送静脉营养等,堪称是治疗各类休克及循环衰竭的“高速公路”,同时还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用作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二、管道护理的原则


1.妥善固定。管道置入后一般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患者常有不适感,因此护理时应妥善固定,防止非计划拔管,确保留置管道的效用发挥。



2.保持通畅。无论何种管道均应保持通畅,以达到其治疗、诊断、观察等目的。



3.严密观察。护理人员应了解置入管道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观察引流液性状,并能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三、非计划拔管的预防措施


为防止患者非计划拔管,我们将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预防措施,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


1.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镇静治疗,对躁动或意识不清的患者,遵医嘱进行镇静治疗,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缓解焦虑、恐惧等一些不良情绪。


2.选择合适管道改进固定方法。护士将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选择管道的种类、型号,确定插管的深度。固定导管方法。




胃管:常规固定法是用胶布固定鼻翼两侧及面颊。此固定法患者往往因面颊部出汗,出油,固定的胶布容易脱落,而导致胃管滑出。可用系带在上唇靠近鼻腔0.5cm处系住鼻胃管端打一结,然后缠绕头部1圈固定于患者的耳后或枕后,防止拔管。




血管内置管:CVC导管应用缝线固定,透明敷贴加固,中心静脉置管应根据要求更换敷料。PICC管是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透明敷料采用无张力的方式粘贴,外露导管在皮肤处以“S”型或“U”型或“L”型摆放。应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如在输液过程中,经常松握拳,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输液后可以适当活动,如写字、简单家务等,但不要剧烈活动。




留置尿管前需检查气囊质量,插管时注入适量的盐水(根据导管的说明),不能盲目注水,导致水囊长期张力过大而破裂脱出,也不能注入气体或者注入液量不够,妥善固定尿管。



气管插管:使用3M弹力胶布或固定带,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减轻局部的压迫损伤,注意保护其面部皮肤。


气管切开导管:以无菌剪口纱布或无粘胶泡沫敷贴覆盖管口皮肤,气管切开导管固定在位、居中,无移位,无痰痂、血痂,固定系带打死结、干净整洁、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松紧合适,以能容纳一指为宜,注意观察系带下皮肤情况。




伤口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如引流不畅及时告知医生,定时挤压引流管,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3.选择合适的约束保护。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躁动程度决定是否进行保护性约束。约束带放置的位置不能离床头太近,约束带绑扎双手距离导管至少20厘米,使用时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约束带应松紧适宜,定时松开。必要时可应用指手套约束患者。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加强巡视,重点时段管理。对于非计划拔管高风险的患者及曾经拔管的患者,在病人床头卡标识“防脱管”,提醒家属及医务人员时刻防范非计划拔管发生,增加巡视次数。加强对病人评估,包括年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耐受状况、导管位置、深度、固定情况、既往有无自行拔管经历等。每班记录留置管道深度,班班交接,注意观察标记的变化,及早发现管道是否脱出。增加夜间巡视次数。


5.特殊患者的管理。对外出检查、翻身或下床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避免牵拉导管,引起导管脱落。


6.引流管脱落处理。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立即呼叫医护人员,原地等待,捏住局部皮肤,使用无菌纱布或清洁物品封闭置管口,切勿自行还纳,尽量避免体位改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