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记2011年度我院先进科室

来源:  发布时间:2012/4/10  作者:河源市人民医院  阅读数:5147

提高技术 提升能力 科学管理 创新发展

 

                   ——2011年度我院先进科室

 

2011年,我院以深入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技术年、服务年”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这个中心主题和目标,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行业作风、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其中涌现出许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成绩突出的科室,为表彰他们为医院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授予外一区、儿科、放射科、内二区2011年度先进科室光荣称号。

 

                                         外一区

 

 

 

外一区主要从事胃肠道外科、肝胆、甲状腺、疝外科、小儿外科、急症外科及其他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研究,近几年来科室注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住院病人数及门诊量逐年增加,2011年收治住院病人2540人,占全院收治病人数的十分之一,手术量1500台左右,占全院手术量的三分之一。

规范治疗,保障病人安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严格病例讨论制度,集中集体智慧,保障病人安全和医疗质量。全科人员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按照规范化治疗标准,对已经开展的诊疗项目及手术保质量、保安全,同时瞄准目前微创技术发展的前沿,制定大力发展微创技术的科室发展策略。开展的术中胆道镜检查取石、腹腔镜胆道镜二镜联合技术在胆道结石手术中的应用、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腔镜下结肠切除腔镜微创小儿疝修补术,巨大腹壁疝修补手术等均在全市处领先地位。同时依托医院的综合实力,加强和院内相关科室合作开展新的诊疗项目,与心内、麻醉、泌尿等科室合作成功施行了胃癌合嗜铬细胞瘤一期手术;与儿科合作,开展新生儿手术,手术后患儿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由儿科医师和外科医师共同管理,保障了医疗安全。

狠抓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建立学习型集体。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年轻医护人员的培养,层级管理,循序渐进,利用业务查房、教学查房、病案分析、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医护人员理论提高,技术进步,既保证了医疗安全,又加快了人才培养。科室人人谈学习,个个讲进步,全年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文章6篇,获河源市科技立项二项。

外一区的良好就医环境,优质的服务,一流的诊疗水平,吸引广大患者前来就诊,住院人数大幅度增加。过去的一年,病区设计病床50张,但住院人数经常在60人以上,每月的床位利用率均在100%以上,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儿科

 

 

 

儿科有一支充满活力、爱心、锐意进取的医疗团队。全科医务人员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每一位患儿及其家属,把“救死扶伤”工作作风贯穿于医疗护理工作全过程。

根据我院儿科住院患者病情急、危重病人多,家长要求高、医学知识不足的特点,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优化诊疗流程,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危重病人交班制度、查对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新生儿监护中心,是独立、全封闭新生儿层流洁净病房,内设有生命岛3个,婴幼儿呼吸机,婴儿培育箱、蓝光治疗仪、婴儿辐射治疗台、注射泵、监护仪等先进设备齐全,有序运转。成功抢救的危急重症新生儿,包括早产儿、体重低于1.0kg的极低体重儿。新生儿科医生在完成救治工作的同时,还常年24小时深入产房、手术室,为患儿提供全程、专业化的服务,保证了孕产妇的生产安全,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开展的《TEI指数监测新生儿窒息右心功能的临床意义》获2011年度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资助课题。

儿科还承担着河源市手足口病、甲流等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务,团结协作精神也早已深入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的内心,配合兄弟科室完成儿童相关疾病诊治,解决疑难问题,帮助完成小儿静脉穿刺、静脉采血及相关技术操作,一直是儿科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铅中毒治疗病区、在婴幼儿外科手术后病人疑难问题处理、危重婴幼儿抢救现场等均有儿科医护人员的身影,儿科的医疗资源和服务团队为维护婴幼儿健康和疾病救治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内二区

 

 

 

内二病区(神经内科、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大多因为瘫痪、失语、意识障碍,自理能力低下;因为高龄、合并症、呼吸肌麻痹,安全风险高。科室每一位工作人员努力做到善待患者,把精湛的医术体现在对患者的关怀和帮助中,治疗疾病和指导康复,努力达到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临床路径的开展,诊疗程序不断规范、完善,专科水平逐年提升,促进了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内二区的护理是老年专科、卒中专科的最好诠释,压疮等皮肤损害、跌倒、误吸、智能障碍、输液输血并发症、管道护理、瘫痪早期良肢位及基本生活训练等等使得护士的工作量更加繁重,精神压力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更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不断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明显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开展老年PICC,显著改善老年患者血管穿刺困难和静脉炎发生率高的问题;通过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排尿障碍留置尿管的监测和导尿技术的改进,有效降低了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利用休息时间,坚持上门家庭随访服务;为了降低安全风险,将护理警示牌与指引措施结合起来,用颜色区分,挂在患者床头,提高执行效果;在出现风险事件时,尽量查找流程和系统的缺陷,进一步优化流程和工作指引,减少对医务人员的责备,让大家学会主动报告和分享错误,共同参与风险管理。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内二区的工作将不断扩展和提升,更多的新业务、新理念将付之实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放射科

 

 

 

    走进放射科候诊区,映入眼帘的是温馨的环境和等待检查的患者,接诊护士忙碌在患者中间,一边观察病情,一边安排检查。在这里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高峰期甚至要连班。每天要进行300多人次的影像检查,有时一天仅急诊就突破上百人次,去年接诊人次达60000人次。

为保障诊疗服务品质,科室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各级医师职责,加强影像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及交班制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影像资料。2011年实现了全年无服务投诉,得到了临床科室和患者的好评。为使就诊的患者在候诊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影像学知识,方便患者的就诊,候诊厅开设了影像学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影像学知识,并且对不同的就诊患者,放射科还印制了DRCTMRI检查须知,使患者加深了对影像检查程序及各注意事项的了解,避免了患者因对影像检查的不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医疗冲突。

2010年以来,放射科新开展的双下肢血管CTA检查、MRU、面神经管多平面重建等多项新项目、新技术。2011年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一项市科研立项。科室坚持每年选派医护人员参加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科室业务学习。鼓励年轻医护人员进一步深造,本科毕业医师申报硕士学习,专科护士申报本科学习,2012年又将新开展DSA及钼钯检查等一系列新技术,科室的诊疗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为创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医院贡献力量。

                                          

                                               

                                              李金锋 司丕成  盛学梅  黄晓琴  黄志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