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省医在河源,名医在身边】我院完成首例下肢静脉PICC置管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8  作者:张佐莲 李柳英  阅读数:2724

12月7日,护理部副主任李柳英主任护师为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成功施行下肢静脉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突破了以往以上肢外周静脉为穿刺点的传统置管理念,这也是我院首例B超引导下下肢静脉PICC置管,又一次为我院静疗技术打开新的篇章。


患者彭某某是一名开颅术后患者,同时合并肺部感染,体型极度消瘦,营养状态差;由于患者有多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身体挛缩畸形、双上肢强直无法外展、为强迫性半坐卧位;由于长期经外周静脉血管输液,外周血管条件极差,穿刺输液非常困难,而该患者每天需多次输注抗生素及静脉高能营养,极易出现外渗,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难度及风险,有PICC置管指征。患者家属了解PICC置管相关事项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派驻专家的专业技术能力后,同意行PICC置管。静疗专家李柳英主任护师详细询问病情,对患者的血管状况、凝血功能、活动能力及穿刺局部皮肤等情况再次进行仔细全面的评估,考虑患者上肢静脉条件差、双上肢屈曲、肌张力高、活动受限,曾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等问题,易造成穿刺及日后维护均难以进行等情况,经B超评估右侧股静脉无穿刺禁忌症,可选择下肢大腿中部的股静脉进行PICC置管。据文献报道,经腹股沟穿刺的股静脉通路因靠近会阴部易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而经大腿中部置入的PICC离会阴较远,便于护理及管理,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率低,经综合评估,最终选择施行下肢静脉PICC置管。


PICC置管操作由李柳英主任护师和魏雪玲护士长施行,从患者右大腿中段经B超引导下置入PICC管,导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经腹部平片定位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理想,置管成功,为患者建立新的生命线。

     

B超引导下定位


送入PICC管路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通常从手臂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使输入的药物得到迅速稀释而不会造成血管的损伤,达到保护外周静脉的作用,降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药物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常用于早产儿、静脉化疗、静脉高营养、外周血管通路缺乏、危重病人抢救等,可为患者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7天-1年)。部分病人,如上腔静脉完全压迫、各种原因不能经上肢静脉置管的,可经下肢静脉穿刺置入PICC。


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具有操作安全、置管成功率高,原发性异位率低等特点,留置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上肢PICC置管无明显差别,为上肢置管受限的患者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可有效解决患者中长期输液的需求。下肢静脉PICC置管、隧道技术的应用、腔内心电导管尖端定位等是国内外前沿的PICC置管技术,上、下肢静脉穿刺结合隧道式置管技术,几乎消除PICC置管的禁忌症,大大扩展了PICC置管的适应症。


此次在B超引导下成功施行下肢隧道式PICC置管,是我院静疗小组的首例操作。静疗技术的全面发展,标志着省医河源医院PICC护理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将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