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省医在河源,名医在身边】----经多学科联合诊疗,我院首次诊断肝肺综合征并成功救治患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6/23  作者:何健  阅读数:1716

近日,我院多学科联合诊疗,首次诊断肝肺综合征并成功施治,患者病情稳定,已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ECMO”再显神通,为后续诊治赢得时机近日,一名年仅54岁的男性患者因“呕血、解血便2天”来我院求治,诊断考虑“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入院后即发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常规氧疗无法维持氧合,立即由普通病房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入ICU先后给予无创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支持,最终呼吸机纯氧支持下都无法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同时还伴随着消化道再次大出血的风险。患者病情危重,罗琼湘主任医师接到该病例汇报后,立即组织科内体外人工膜肺(ECMO)小组讨论。显然患者的低氧血症病因却无法用常见的心肺功能衰竭解释,但目前必须抢占先机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机会,从而果断地制定了第一阶段的治疗方案:启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V-ECMO)支持,再请消化内科行床旁胃镜下止血术。重症医学科ECMO 团队快速集结,仅用了半小时就为患者成功地实施了VV-ECMO治疗,稳住了患者的生命体征。

V-V ECMO上机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急危重症往往来势汹汹,正如狂风骤雨,无暇思考。对于该患者的低氧血症病因,重症医学科进行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在罗琼湘主任医师的指导下,逐一排除各类常见低氧血症疾病,初步考虑为一种漏诊率极高的罕见病——肝肺综合征。肝肺综合征 (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 是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低氧血症,与肺内血管扩张相关而既往无心肺疾病基础。HPS典型的三联征,即基础肝脏病、肺血管异常扩张、动脉血氧合功能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HPS发展缓慢,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80%HPS患者因肝病就诊,而无肺部症状,随着肝病进展逐渐出现低氧血症、肺功能改变、肺性骨关节病及神经系统损害。HPS发病机制复杂,起病隐匿,无特异性症状,诊断及治疗难度大。而5%-29%的肝硬化患者均伴肝肺综合征,其死亡率高达41%。

该病常规检查无法确诊,故其漏诊率极高。重症医学科罗琼湘主任医师遂即刻申请多学科联合诊疗。在医务科的组织下,我院放射科学科带头人刘春玲、呼吸科学科带头人罗少华、超声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黎明及消化内科、介入血管心脏外科、感染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诊疗,运用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肺部血管CT造影,快速确诊为肝肺综合征。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肺部血管CT造影提示肺内分流的血管

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肺血管扩张

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内血管扩张的金标准,为无创检查。此方法是用振荡的生理盐水或靛青绿染料所产生的小泡(直径>20μm)静脉注入,当其从右心到达肺部时,因肺脏毛细管直径在8-15μm 之间,正常情况下并不能穿过肺泡的毛细血管。因此,不能在左心房内发现小泡的存在,若小泡离开右房/室经过3-6个心动周期后,可以在左房/室内发现小泡的回声则证实存在肺血管扩张。若小泡进入心房后迅速出现于左心,则提示有房室间隔缺损存在。

目标决定方向,细节决定成败经过MDT明确诊断后,重症医学科为该患者拟定了精准的诊治方案,最终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成功撤离ECMO以及呼吸机,现已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我院多学科与省医专家开展多学科诊疗(MDT),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此次重症医学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的应用以及省医专家带领下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上的支持,填补了我院关于肝肺综合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的空白。相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指导下,MDT将进一步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广大患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