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市人民医院:圆梦三甲续华章,为河源360万群众健康护航
来源:河源日报 发布时间:2017/8/10 作者:彭冲 阅读数:10099
昨日上午,市人民医院举行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揭牌仪式,正式成为河源首家三甲医院。
今年正值市人民医院建院110周年,圆梦三甲这份大礼,让该院全体职工为之振奋。跻身三甲医院行列,对医院来说,意味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对河源360万百姓来说,标志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服务。对河源这座城市来说,则意味着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有了新的提升。
自1996年评上“三乙”,到2012年提出创“三甲”,最终在昨日正式挂牌“三甲”,市人民医院足足用了20年时间。尽管过程是漫长的,但工作是扎实的,该院立足标准抓建设,始终坚持社会公益性,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着力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致力于病人安全目标的实施实现,发力于服务流程的不断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患者安全有保障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多年来,市人民医院始终坚持把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自提出创“三甲”以来,市人民医院建立了院、科两级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并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应的配套考核标准,使各项工作有了明确的“准绳”。同时,进一步完善病案质量的管理流程,定期开展大检查,对科室采取量化的检查、考核与监管,对发现问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原因、定对策、促整改,每个季度形成《医疗质量简报》,有力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此外,该院还推进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多方面降低患者就医费用。通过建立阳光用药监控系统,对抗菌药物管理推行通报公示、处方点评、强化药品监控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方式,有效控制了药费的增长,为患者减轻了负担。
怀着对每一个生命的敬重,对每一个生命负责的态度,市人民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在院内建立起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及护理三级质控体系,为患者康复增添了更多的筹码。
引进设备与人才,医疗水平大发展
设备是技术得以施展的平台。曾几何时,因缺少先进医疗设备,许多患者的疑难杂症、危重疾病无法得到明确诊治,只得赴广州、深圳等地大医院进一步确诊。近年来,市人民医院紧盯医学前沿,仅在2014年就投入资金5700多万元,引进GE64排128层CT、GE1.5T磁共振、大孔径16排CT、彩色B超、经皮肾镜碎石清石系统、腹腔镜、胃肠镜等检验、检验设备,为医生准确诊疗提供安全保障,让群众得到更为精确的检查结果。
先进的医疗设备能不能成为医疗技术的助推器,明确诊断疾病,还需要人与设备的完美结合。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方面,市人民医院重点抓好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稳定,积极畅通未来人才的引进、培训和考核等环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如今,该院的医疗团队中,已有博士1人、硕士55人,正高级职称53人,副高级职称180人,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
有了专业精湛的人才队伍,有了功能齐全的先进医疗设备,市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越来越多。目前,该院骨科、神经内科已成功创建省重点专科,眼科成为省重点扶持建设临床专科。学科医疗技术更加凸显出特色优势,无论是超声诊断技术、微创技术、骨科脊柱手术,还是内科的介入技术,比如射频消融、心脏介入、主动脉夹层等,涉及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走在了全市前列,为老百姓带来越来越多的福音。
据了解,近3年来,我院获得省卫生厅及河源市科研立项121项,12项科技成果获河源市科学进步奖,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5项。
抓服务流程优化,医护彰显人性化
作为全市群众医疗保健的首选医院,前来就医的患者连年攀升,“就医难”一直困扰着医患双方。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老大难”,市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开通门诊预约挂号平台,实行114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现场预约、电话预约服务,优化了门诊服务流程,提升了就医效率。
门诊预约挂号只是市人民医院优化服务流程的一个小小的举措。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始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通过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增加信息化投入、推行“弹性工作排班”,延时、错峰服务、畅通急救绿色通道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靠着这些人性化的服务措施,该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甲评审不是为了简单地拿到一块牌子,而是医院为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城市功能的需要。”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志忠表示,获评三甲不是医院工作的终点,反而,医院会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在持续改进中提高医院质量安全服务管理水平。接下来,医院的工作重点将从“创三甲”工作日常化转为日常工作“三甲化”,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把医院打造成粤东北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以更优质的服务、更精湛的技术为河源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服务。
链接——
高新技术构筑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相继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签署合作协议,成为这些省级名医院的医疗技术协作单位、技术帮扶单位,并于2015年正式成为暨南大学附属医院。
经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市人民医院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包括DSA下全脑血管造影、脑动脉瘤栓塞术、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脊柱侧弯矫形术、高位颈椎复杂骨折固定术、喉癌根治术、肿瘤放疗等百余项新技术,让很多危重症患者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专业治疗。
心血管介入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富贵病”之称的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越来越常见,其中复杂冠脉病变已成为亟待攻克的临床壁垒。经过多年的努力,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微创介入治疗方面,从早期的主要处理简单冠脉病,发展到如今,已能处理大量复杂冠脉病变。
在冠心病早期介入治疗时代,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三支病变和分叉病变等复杂冠脉病变往往被视为手术禁区,需要外科搭桥手术治疗。如今,随着医务人员操作技巧与介入设备、技术的日益改进,以往被视为介入治疗禁区的复杂冠脉病变逐渐取得突破。今年上半年,该科就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拘禁球囊技术,成功处理了10多例分叉病变。
神经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是致国人死亡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作为脑血管病治疗的前沿技术,神经介入技术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也得到了运用。
如今,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夹层、急性脑梗塞、静脉窦血栓或狭窄、烟雾病等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脑血管出血性疾病,在市人民医院都能通过神经介入的方式治疗。
不同于传统的开颅手术,神经介入治疗具有不开颅、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至今,市人民医院脑血管外科已成功开展了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大型复杂宽颈动脉瘤、后循环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等栓塞手术。
脊柱外科手术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肩腰腿痛已成为百姓中常见的脊柱疾患,严重影响健康。如今,市人民医院已能完成复杂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翻新异常人工髋关节、第一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复杂的寰枢椎失稳等手术,并多次“触碰”人体手术禁区,在寰椎、枢椎关节上成功实施手术,救治了不少危重患者。
目前,经皮微创椎体后凸体成行术、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及椎间孔镜技术等骨科微创手术在市人民医院已普及开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以前的传统开放手术正逐步被微创手术所替代。
心脏介入手术
随着近几年胸腔镜手术的兴起,胸腔镜技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胸手术。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抓住发展机遇,成功开展数十例三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纵隔肿瘤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等手术。
如今,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在现代微创心脏外科开展应用,该科也紧跟“潮流”,在今年完成多例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让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疼痛更轻。据了解,单孔胸腔镜手术是国内外最新开展的微创手术方式。做这种手术,仅需要一名主刀医生和一名助手,但手术难度明显增加,要求医生非常熟悉胸腔内解剖知识,并具备熟练的胸腔镜手术功底。
肿瘤放疗技术
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自2013年9月起,市人民医院通过引进先进仪器全数字化电子直线加速器,已为数百位肺癌、鼻咽癌患者成功开展了放射治疗。
在这之前,市人民医院只能为肿瘤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或化疗,很多肿瘤患者做完手术后,需要转送到其他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放疗治疗,很不方便。这台高端的放疗设备的投入使用,意味着肿瘤患者不出“家门口”,在市内就能接受放射治疗,填补了我市在这一方面的医疗空白。
——医院发展大事记——
1906年,瑞士巴差色教会创办仁济医院。这也是市人民医院的前身。
1992年,原来的河源县人民医院升级为市人民医院。
1996年,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成为河源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和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公立医院。
2006年,市人民医院开始筹建新院,一期工程于2008年12月正式落成。
2009年4月,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市民的就医环境得到大改善。
2012年10月,召开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报告动员会,吹响创“三甲”医院的号角。
2013年5月,成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技术协作单位。
2014年4月,成为暨南大学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
2015年10月,成为暨南大学附属医院。
2016年11月16日,通过广东省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成为河源市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2017年8月9日,正式挂牌三甲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