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省医在河源,名医在身边】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河源地区首例左心耳封堵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26 作者:张进鹏 阅读数:2076
11月18日,在介入导管室、超声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支持下,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顺利完成首例左心耳封堵术,填补了河源地区该项技术的空白。
患者赵某,男,71岁,因“反复心悸5年”入院,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根据栓塞及出血风险评分,患者存在高卒中、高出血风险。何鹏程院长了解患者病情后,组织相关科室反复讨论,决定行左心耳封堵手术。
廖洪涛主任(右一)、张进鹏副主任医师(中)、陈明杰医师(右三)
左心耳造影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麻醉科刘瑶琴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精细化的全身麻醉,超声医学科高兴副主任医师仔细完成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廖洪涛主任的指导下,由心血管内科张进鹏副主任医师、张惠琪主任医师、陈明杰医师为患者实施了左心耳封堵手术。术中,在房间隔穿刺成功后行左心耳造影检查,精准测量左心耳深度及其基底部宽度,选择匹配的WATCHMAN封堵装置并推送至左心耳内,DSA机下精准定位完美释放封堵器,再次左心耳造影未见明显残余漏。手术仅用1小时即成功封堵了患者左心耳,顺利完成手术。
左心耳封堵器释放后造影显示左心耳无残余分流
左心耳封堵器封堵左心耳示意图
心血管内科张进鹏副主任医师介绍,心房颤动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主要危害是引起脑卒中及血管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衰、认知能力的下降及痴呆、肾功能损害等。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1.5%,在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糖尿病等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7倍。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的主要形成部位,临床研究显示57%的瓣膜性房颤血栓和80%的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均来自它。目前治疗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常规治疗方法是服用抗凝药,但长期服药过程漫长而且作用局限。而左心耳封堵术能消除患者对长期抗凝治疗的依赖,避免因抗凝药物所产生的不耐受、出血事件和依从性等问题。左心耳封堵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应用封堵器 堵塞左心耳,预防房颤时左心耳血栓的形成,可达到药物抗凝的治疗效果,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而出血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左心耳封堵术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不能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不愿药物抗凝治疗以及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左心耳封堵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无明显痛苦、恢复快、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左心耳封堵术适用于CHA2DS2-VASc评分≥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同时具有以下情况之一: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卒中或栓塞;HAS-BLED评分≥3分;需要合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愿意长期抗凝治疗。
介入团队
此次介入下左心耳封堵术的成功实施,不仅预示着我院心血管病诊疗水平迈向新的高度,更为河源地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真正的福音。在我院建设中国房颤中心的推动下,将大力推进左心耳封堵术的全面开展,通过有效预防脑中风及其他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经济负担,为广大房颤患者带来福音,更好的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